2025 年 8 月的北京世纪星冰场,31 岁的王诗玥与柳鑫宇在自由舞《蝙蝠侠》的激昂旋律中完成最后一个托举时,冰面下凝结的不仅是汗水,更是一对冰舞老将蛰伏一年半后的破茧重生。这对被冰迷亲昵称为 "马达引擎" 的组合,用复出首冠的荣耀宣告:中国冰舞的冬奥征程,远未到终章。
从 2005 年牵手至今,王诗玥与柳鑫宇的冰舞人生已跨越两个奥运周期。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上,他们以《功夫熊猫》的灵动演绎刷新亚洲冰舞最佳战绩,第 12 名的突破让世界记住了这对黄皮肤组合。而在荣耀背后,是柳鑫宇长期与哮喘、心脏病抗争的艰辛 ——2024 年全国冬运会后,他的身体状态一度跌至谷底,训练中频繁缺氧的症状迫使两人暂时告别赛场。
"那段时间真的很迷茫,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冰场。" 柳鑫宇在复出采访中坦言。但 2025 年初,当米兰冬奥会的号角吹响,这对老将毅然决定重启征程。从清晨 5 点的冰场首训到深夜的动作复盘,他们用日均 8 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对抗岁月的侵蚀。王诗玥在社交媒体分享的训练视频中,两人的护膝上布满医用胶带,柳鑫宇的肘部还留着托举时擦伤的血痕。
8 月 6 日的韵律舞赛场,王诗玥身着改良版旗袍,与柳鑫宇在《一生所爱》的港风旋律中翩然起舞。尽管开场的捻转步稍有瑕疵,但 76.21 分的成绩仍让他们暂列第二。"这是我们恢复训练仅三个月的成果,每个动作都像在拼尽全力抓住最后一根稻草。" 王诗玥赛后眼眶泛红地说。而真正的逆袭发生在两天后的自由舞 —— 当《蝙蝠侠》的黑暗骑士主题音乐响起,两人以教科书级的托举和同步率征服裁判,108.74 分的自由舞成绩不仅逆转夺冠,更刷新了两人近三年的最佳表现。
这场胜利的意义远超金牌本身。国际滑冰联盟技术专家约翰・威尔逊在点评中指出:"他们的滑行速度和力量输出丝毫不见下滑,尤其是柳鑫宇的支撑动作,稳定性甚至优于北京冬奥会时期。" 这种蜕变源于科学的训练体系 —— 体能师为柳鑫宇定制了抗哮喘专项训练,每周三次的水中康复让他的心肺功能提升 30%;编舞师则针对两人成熟期的艺术表达,强化了叙事性肢体语言的运用。
夺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,王诗玥将目光投向 2026 年米兰的方向:"北京冬奥会的第 12 名不是终点,我们要用更成熟的姿态站上米兰冰场。" 目前摆在他们面前的,是 9 月在北京举行的冬奥落选赛。作为中国队唯一具备竞争力的冰舞组合,他们需要在这场 "生死战" 中跻身世界前 18 名,才能为中国冰舞锁定冬奥席位。
为了这场关键战役,两人已开始筹备全新节目。据透露,自由舞将采用《末代皇帝》的史诗配乐,编舞中融入中国戏曲的身段元素。"我们想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,这也是老将的责任。" 柳鑫宇说。与此同时,他们的训练强度再度升级 —— 每天增加 1 小时的冰上力量训练,每周邀请国际裁判进行模拟打分,甚至在饮食上精确到每克蛋白质摄入。
必一运动官网王诗玥 / 柳鑫宇的复出,在冰舞界引发强烈共鸣。国际滑冰杂志《Skate International》以 "黄金一代的坚守" 为题撰文称:"当大多数选手在 30 岁选择退役时,这对中国组合用行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。" 这种精神也激励着国内新生代 ——17 岁的广东组合肖紫兮 / 何凌昊在观看复出赛后表示:"他们让我们看到,热爱可以超越年龄的界限。"
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对老将的复出正重塑中国冰舞的发展格局。国家花样滑冰队总教练赵宏博透露:"他们的经验对年轻选手是宝贵财富,队里已安排他们参与新秀的训练指导。" 这种传承在俱乐部联赛中已见成效 —— 任俊霏 / 邢珈宁等新生代选手在与老将的较量中,技术完成度提升显著,形成了良性竞争生态。
当王诗玥在夺冠后发微博写道 "冰刀划过的痕迹,是我们写给冬奥的情书" 时,评论区瞬间被 "马达引擎永不停歇" 的留言刷屏。这对老将的冬奥梦想,早已超越了奖牌的重量,成为中国冰雪运动精神的鲜活注脚。正如柳鑫宇在采访中所说:"只要冰鞋还能系紧,我们就会继续滑行,直到米兰的灯光照亮梦想的彼岸。" 这场跨越二十年的冰雪奇缘,仍在续写新的篇章。
姓名 *
邮箱 *
网址
2025-08-19
2025-08-19
2025-08-19
2025-08-19
2025-08-19
2025-08-19
内容